NEWS

产业新闻
GROUP NEWS

返回

澳洋医院李晓华博士研究团队——发现新的胃癌诊断标志物

发布时间:2016-11-30 浏览人数:4070

2016年10月,国际权威的SCI杂志《Oncotarget》刊发了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李晓华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新的胃癌诊断标志物——AREG(Amphiregulin,双调蛋白),可协助胃癌诊断,帮助进行胃癌风险评估,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澳洋医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癌症,且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仅20%,位列癌症第二大死因。根据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布的癌症进展报告,2015年胃癌的新发病率约为24590人,并导致10720人死亡。由于缺乏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胃肠道肿瘤来说,早期诊断和追踪是一个较大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胃癌诊断方式是采用内镜检查。这种检查方式虽然直观,但因其是侵入性操作,故而对患者存在一定安全风险。而其它一些传统的肿瘤相关检测指标(如CEA、CA19-9、CTSF等)和一些新的肿瘤相关分子指标(如各种TAA抗体、cfDNA、mRNA、非编码RNA、循环肿瘤细胞等)对胃癌诊断和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更适合的、且风险性更小的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成为李晓华博士团队研究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双调蛋白(AREG)是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的成员,它在组织中的表达升高预示人体的多种病理状况,包括癌症在内。因此,此次研究旨在检测分析AREG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如果确定其在胃癌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或特异性,那么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胃癌的疾病诊断指标和/或预后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此次,李晓华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及江苏省等各级科研基金支持下,与南京医科大学冯振卿教授研究团队合作,采用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和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并结合经典的病理学诊断技术对AREG在胃癌不同阶段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综合评估了AREG的表达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历时两年的通力合作和反复的实验对比分析,研究团队最终确认AREG分子在胃癌人群中高表达。同时,也确认了AREG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低的存活率密切相关。此次研究成果初步表明高表达AREG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胃癌诊断标志物,协助用于胃癌的诊断,监测AREG表达程度可以用于胃癌的风险评估。


0512-58161802

0.366874s